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种抗体能有效保护小鼠(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随后,研究人员们证实这种来自人类的抗体,同样能对小鼠产生保护作用。
报告显示,在华跨国药企目前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 过专利期原研药将更快进入成本竞争领域。由于跨国药企的研发都在其总部,研发周期较长,时间计划无法与中国政府相关政策出台时间相匹配,可能错过创新药政策红利。
同时,该报告聚焦跨国药企如何在此变革环境下进行战略调整,制定并实施高效的转型举措,防范风险,积极应对中国的医药行业改革,寻求新的商业契机。2018年12月6日,第一轮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启动,这一枚重磅消息所代表的中国一系列医改政策对国内外药企带来了长期深远的影响,传递出针对供应端的改革,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控费的决心十分坚定。• 跨国药企的创新药管道跟不上政策周期。吴晓颖补充道:我们预计第二轮带量采购将于2019年二季度启动,政府医改的信号非常清晰。自2015年以来中国医药行业政策频出,2018年各项政策加速落地,行业的走向和趋势已日渐明朗
拍卖价格预计将于5月29日前提交,并计划在6月13日之前完成拍卖。即便引入监管激励措施(包括快速审查和市场独占期),美国仍难以为新型抗生素提供一个可行的市场方案。落实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推进用人单位加强对女职工在怀孕、生育、哺乳等特殊生理期的劳动保护,明确女职工禁忌从事劳动范围,改进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开展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
三是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2/3,中国于2007年提前8年实现了这一目标。同时,加强各级妇幼健康信息统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信息报告网络,为制定妇幼健康政策、开展考核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一是推进技术服务资源优化整合。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患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
对早产儿进行专案管理,推动开展早产儿袋鼠式护理工作,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推广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新生儿复苏等适宜技术,提高新生儿保健工作水平。截至2018年底,中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497家,经批准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26家。四是严密监控分析,实时报告孕产妇死亡个案。图141996—2018年城乡新生儿访视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系统) 加强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
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强化个性化营养指导,引导儿童科学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和减少儿童肥胖发生。建立孕产妇死亡个案直报机制,医疗机构发生孕产妇死亡后2日内报告辖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并逐级上报。2017年以来,建立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解决了66个儿童药品短缺供应问题。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开展产后乳腺保健、盆底功能康复等医疗保健服务。
提高机构中医药防治妇女儿童疾病能力,加强妇女儿童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提高妇科儿科疑难病、急危重症诊疗水平。做好妇女常见疾病治疗随访,完善筛查诊疗衔接机制,保障妇女健康。
五是层层压实责任,分级落实约谈通报机制。支持和鼓励社会办医,规范开展个性化产后康复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按照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原则、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的理念,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重点,优化服务流程,整合服务内容,鼓励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体现以人群健康为中心,设立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为妇女儿童提供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和管理。鼓励青少年合理膳食和控制体重,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社会实践,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推进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身心状态。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积极推进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强妇幼健康信息整合,优化信息采集和服务流程,减轻基层医务人员工作负担。2、孕产妇死亡:指妇女在妊娠期至妊娠结束后42天以内,由于任何与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的或由此而加重的原因导致的死亡,不包括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全国围产期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由1987年的27.4/万下降至2017年的1.5/万,降幅达94.5%,从围产期重点监测的23个出生缺陷病种的第1位下降至第12位。
制定发布了《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辅食营养补充品》等国家标准。结合不同发育阶段特点,为1岁以内儿童提供4次免费健康检查,为2岁和3岁儿童每年提供2次免费健康检查,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1次免费健康检查,重点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和心理发育评估、听力和视力筛查,为家长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心理行为发育、口腔保健、常见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018年以来,将22个儿童临床急需品种(剂型)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完善儿童食品安全标准。
2000年全国产科出血死因别死亡率为20.8/10万,2017年下降至5.7/10万,下降幅度为72.6%,对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贡献比例达45.2%。(五)出生缺陷综合防治1.全面推进一级预防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宣传,积极推进婚前保健服务,24个省份实行免费婚检,2018年共有1020万名新婚夫妇接受了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达到 61.1%。
中国政府连续实施了三个周期的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09年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妇女儿童健康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妇幼健康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高。以满足妇女儿童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功能,实现对妇女儿童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地中海贫血防控,截至2018年在南方10个省份为164.5万对夫妇提供免费筛查,有效减少了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提升信息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
实施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为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19项孕前优生服务,2010年至2018年,共为8349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图92005—2018年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2. 全面推广普及住院分娩持续提高住院分娩率。
加强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在全国范围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健康检查、局部用氟、窝沟封闭等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工作。1989年逐步建立了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网,截至目前,监测点328个,覆盖人口1.4亿,是世界上最大的妇幼卫生监测网络。
8、新生儿访视人数:指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接受1次及1次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提高育龄人群生殖保健意识与能力,保持适宜生育间隔,减少非意愿妊娠。
逐步完善妇幼健康信息统计制度,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将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早期筛查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视力、听力、肢体、智力等残疾以及自闭症的早期筛查。图11990—2015年女性期望寿命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孕产妇死亡率稳步下降199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88.8/10万,2018年下降至18.3/10万,较1990年下降了79.4%(图2)。11、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某地区统计年度内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中因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的人数所占的比例。
70年来,中国在保障妇幼健康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中国妇女儿童的生存权、健康权和发展权得到了充分保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每年人类辅助生殖各项技术类别总周期数超过100万,出生婴儿数超过30万。
三是加大贫困地区妇幼健康服务有效供给。2018年全国剖宫产率为36.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关注和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2018年全国共有助产机构2.6万家,助产士18万人,产科医师近21万人。